2022年,瓯海区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以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为主要方向,全面履行民政工作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专项行政管理职责,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有力推进了全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成功入选2022—2023 年度浙江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获省共富专项资金补助600万元,入选并开展省级“浙里逝安”应用试点建设、省级殡葬执法“一件事”改革试点,全市首个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精准画像试点、全市低收入家庭帮扶个性化政策试点、全市相对低收入家庭第二类对象资格确定试点、全市“幸福颐养超市”应用试点,荣获2022年度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单位、区考绩优秀单位等。
一、2022年工作总结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区现有行政村151个,城乡社区40个;登记社会组织620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806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35个,已登记枢纽型社会组织实现全覆盖;社工机构27家,持证社工2513人,镇街社会工作站13个,实现全覆盖;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27家,镇街级养老服务中心14家,养老机构17家,床位4198张;低保2315户3412人,低保边缘户629户1291人,特困供养人员413人(其中市级福利院329人);困境儿童144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2342人,残疾人护理补贴 4765人;现有墓地75座;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村20个,小型水库扶持村14个,年初核定水库移民5898人。
(一) 高标准推进民生实事项目
2022年, 我局承接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共11项。
1.省民生实事项目。新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80张,发展专业认知障碍照护队伍16人,提升失智老年人照护水平。组织2022年瓯海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80名。按照智慧照护、智慧服务、智慧交流、智慧管理、智慧安防“五位一体”打造1家智慧养老院建设。14家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安装便携式健康检测一体机、智慧健康监测设备等五大设备。
2.市民生实事项目。为300户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安全守护监测设备,智慧养老逐步迈向便捷化、实用化、精准化。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功能,改造提升7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新改建2家农村老人活动中心和20家老年食堂,进一步强化我区“馨福瓯坊”养老品牌。
3.区民生实事项目。率先拓展适老化改造覆盖面,为全区90户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填补全市失能半失能老人上门助浴领域的空白,帮助150名老年人“澡”回幸福。完成5家镇街级未成年人保护站建设。
(二)高质量推进重点工作
1.聚力幸福颐养,争做改革试点“排头兵”。推进普惠型托育养老一体化服务体系试点建设,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年度考核办法,协调28个部门和13个镇街共同推进试点工作。试点评估报告在温州市共富专刊刊登,获张振丰市长批示,“温馨善育”集成改革在《温州改革》(探路者)刊发,获刘小涛书记批示,探索“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在浙江民政信息刊发,获全省推广。率全市之先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和养老从业人员入职奖励制度。精准绘制“浙里康养”老年人画像,为全区近10万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开展自理能力筛查,完成专业评估7000余人,建立全区老年人数据档案库。
2.聚力老年友好,营造孝老敬亲“新风尚”。成立瓯海区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暨“浙里康养”工作专班,召开全区老年友好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曾瑞华书记作动员讲话。印发《2022年瓯海区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考评办法》,明确56项镇街考核指标和43项村社考核指标,制订考评内容、赋分办法及考评程序。新桥街道荣获2022年温州市老年友好样板乡镇(街道),新桥街道金蟾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桥街道山前社区、茶山街道山根社区荣获2022年温州市老年友好样板村(社区)。
3.聚力精准救助,织密困难群众“保障网”。调整2022年度特困人员、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率全市之先将低边家庭认定标准从低保的1.5倍调整为2倍,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886元提高到1035元。开展全市首个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精准画像试点,通过归集“四类”低收入群体基础数据,建立“四类五型”分层分类模型,重新梳理归集18个政府部门77项帮扶政策,生成“一户一策”帮扶建议,实现政策、项目、帮扶对象精准智能匹配。探索低收入家庭精准画像应用场景建设获刘小涛书记批示。深化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初步形成以1家区级“真爱到家”助联体、12家镇街助联体分站、12支村社帮扶队伍、8家专业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救助体系。开展“真爱到家”系列行动,解决困难群众“急、忧、难、愁”各类实际困难。
4.聚力五社联动,增强村社发展“源动力”。持续推进省级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将智慧社区创建和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打造相结合,选定3个不同类型城乡社区开展试点。完成社区规模优化布局,撤销14个城郊社区和4个社区管理委员会,成立7个新的城市社区,我区城市社区增至46个。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达到667人。打造2个省级引领型、3个市级完善型农村社区。评定4个省级社区服务综合体。4人、1家社会组织获评温州市“最美社区工作者、最美社区工作领军人才、最美社区社会组织”。持续推进省级创新慈善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出台全市首个“慈善活动指数”,引导成立3个慈善基金,规模达1020万元。2个公益慈善典型荣获第七届“浙江慈善奖”。建立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奖励标准和机制,培育省市级品牌社会组织2家、领军人物4名。2022年,镇街社工站联动村社77个、社会组织91个、志愿者3660名,服务困难人群4.6万人次,链接慈善资源18.9万元。
5.聚力“后事无忧”,探索殡葬改革“新路径”。瓯海区群众“身后事”涉财联办应用先后被市民政局、省民政厅列为试点建设应用,已上线浙里办。应用依托公共数据平台实现不动产、住房公积金、车辆、股权信息一键获取,金融、保险、证券信息一键查询,亲属证明一线办理,公证结果一单反馈,平均办理时限从原来的15天以上缩减到了5个工作日。创新打造殡葬服务管理“一件事”集成应用,获评全省民政领域第一批十佳优秀案例,实现死亡证明、火化证明、遗体接运、火化预约、遗体捐献、生态安葬补助、社保结算、医保清算、遗产查询、安葬服务等一掌通办,已为2389个家庭提供“省心”服务,为群众节约办丧支出2000多万元。
6.聚力暖心惠民,增进民生福祉“助推器”。办理结婚登记2234对,离婚登记459对,受理“婚育户”一件事联办件1103件,办理异地通办事项587件;开展婚前辅导236对,离婚辅导调解126 对,劝和 83对,劝和率65.9%;依法收养登记 3例。政务服务事项办理15039件,实现多部门业务办理“零次跑”。开展“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质量建设行动”,完成地名审核、提交、修改2631条,提交率达100%;开展“全省地名地址数据质量提升行动”,分别提升地名、地址数据质量4127条、315949条,完成率100%;圆满完成温瑞大道地名更名瓯越大道工作任务;持续稳妥推进“美丽瓯海全域行动”之市政家具基础设施提升和“杭州亚运会温州(瓯海)龙舟赛事”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提升62处。精准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资金351.12万元,医保补助98.45万元,安排后扶项目15个,目前已完工13个,完成报账3个;省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落地后,极大提升了梧田泽霞经合社的造血能力,预计年收入200万元以上,较原先增长3倍多。
二、2023年工作思路
1.紧抓首批省级共同富裕试点,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速推进托育养老设施“双覆盖”、服务“双融合”、水平“双提升”,打造托育养老一体化服务场景,新建城镇社区“一老一小”双龄驿站5个以上,探索“老幼共融”多元模式。打造养老托育一体化数改平台系统。加快启动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宣传,到2023年底创成2个老年友好镇(街道)和13个老年友好村(社区),深化全社会老年友好氛围。抓实抓好省市民生实事,新增镇街养老服务中心1家、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10张、养老机构床位200张、持证养老护理员63人,改造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家,为8家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置智能服务终端,按需布点建设邻里食堂(老年)食堂30家,创新探索“社会组织打包运营、餐饮企业委托运营、志愿团队助力运营”等多种模式,增强食堂自我造血能力,按就餐人员身份特征、年龄条件等实施差异化精准补助,全面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2.紧抓首批省级智慧社区试点,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上线瓯海区“云上村社”智慧社区信息平台,逐步完善“最多报一次”“民情走访”“共富通”等应用,启动试点社区的平台功能试运行,完成终期评估,打造瓯海智慧治理服务样板。加强社区服务资源、阵地、场景集聚,推进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不达标的城市社区改造提升,持续推进社区服务综合体、居民会客厅、现代社区建设。打造2个省级引领型、3个市级完善型农村社区。抓好专职社工队伍建设,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达18人以上,完成新进人员初任培训。持续开展社区邻里节活动。
3.紧抓省级创新慈善助力乡村振兴试点,进一步推动社工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从加强扶持培育、深化登记改革、健全监管机制、发挥优势作用、强化党建引领五个方面,进一步健全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充分运用公益创投、慈善资金,优先发展为民服务、养老照护、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培育一批公益慈善项目,新增慈善信托备案资金300万元。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培优计划,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平均活跃度超60%。培育持证社工150人以上,建立社会工作站运行专项资金,推进社会工作站高效运行,选树一批引领型镇街社会工作站。实施“慈善活动指数”,推进“善行瓯海”场景,推进小区业主服务中心登记,年内设立1家社区发展基金会。
4.紧抓省级殡葬数字化改革试点,进一步保障群众“后事无忧”。完善殡葬服务管理“一件事”集成应用,以数字化手段,统领殡葬领域改革,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惠民殡葬提标增项扩面专项行动和殡葬业价格秩序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公墓管理,逐步做好公墓遗留问题的解决。强化丧事管理,打造文明办丧。持续加大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健全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做好迎亚运道路两侧的私坟整治、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线茶山枢纽段青山白化治理和瓯海辖区大罗山视线范围内私坟治理工作。
5.紧抓市级低收入家庭精准画像试点,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体兜底保障。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补助发放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2500元,特困人员、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959元、2742元。聚焦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活舒心、精神舒畅、动能激发三大目标,加强困难家庭救助综合评估和综合帮扶。通过联帮结对、活动共建、项目共创等形式,开展帮扶服务项目,全面推动“助联体”实体化建设。完成困难群众微心愿100个以上,落实“瓯善馨居”困难群众家庭改造15户以上。实现各镇街儿童未保站、助联体站点、社工站覆盖三个100%,村级助联体服务点覆盖达到50%,关爱、救助、专业服务全覆盖。
6.紧抓民政高质量发展新使命,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利用龙舟基地南岸配套多功能用房,建设具有瓯越特色的集婚姻登记、婚姻教育、婚俗文化展示、公益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5A级婚姻登记机关,并依托场地优势,适时申报第三批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大力争取省、市扶持政策,谋划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增加移民村集体造血功能。扩大社会组织联合审批范围,提高联合审批效率,实现多部门业务办理“零次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