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泽雅镇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单位,市派驻瓯海各工作单位:
《瓯海区水环境质量“达Ⅲ消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瓯海区水环境质量“达Ⅲ消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
为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根据《温州市水环境质量“达Ⅲ消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温政办〔2021〕28 号),结合瓯海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巩固提升断面水质。
2021年,仙门省控断面、新桥市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郭溪市控断面、潘桥市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白象省控断面水质提升至Ⅲ类,梧田市控断面提升至Ⅳ。到2023年,全区水环境质量整体巩固提升,水生态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二)重点易反弹河道清零。
到2021年8月,溪锡垟溪、眺州桥河、西湖长浃河、垟中河、半塘河、上塘河、外滩河、东岙浃河、宫边河、安下河、东耕河、船舫头河、石垟浃、山前河、河头河、黄屿新河等16条易反弹河道完成整治销号;到2021年10月,沉木桥河、站东河、上花浃、桐社河、南村河、东垟河、郭溪河、河儿浃、垟中河、横河(郭溪段)、横河(瞿溪段)等11条河道完成整治销号。到2023年,持续巩固提升易反弹水体整治成果,彻底消除黑臭反弹隐患。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污染溯源和污水收集能力提升攻坚
1.全面开展精准排查溯源。结合“找寻查挖”专项行动,深入排查断面所在河道和支流、易反弹河道沿线排水与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能力、建筑工地泥浆处置、入河排污(水)口、河道“清四乱”等问题情况,全面掌握工业、农业、生活等各类涉水污染源防治现状。开展各类污染对断面水质影响评估,分析现有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与管理手段短板,分类建立底数和问题清单。2021年5月底前完善问题清单,并做到边排查边整改。(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瓯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温瑞塘河工程建设中心、区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
2.全面补齐污水管网短板。加快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全力开展断面和重点河道周边区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管网整治提升,优先实施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及改造提升工程,做到“能分则分、难分必截”。建立健全管网档案管理和运行维护等长效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常态化污水管网排查机制,保障建设成效。2021年完成全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任务,到2023年,完成市区排水管网整治新三年行动计划。(责任单位:区治水办、区住建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高教新区建设中心、区中心区建设中心、区温瑞塘河工程建设中心、区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
(二)开展入河污染源治理和防控能力提升攻坚
1.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加强项目准入管控,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涉水项目的生态环境准入。推进工业园区环保管家专业化、智能化管理,断面周边工业园区污水雨水总排口水质、周边主要河道按要求安装水质监控设施。完成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并加强已建零直排区长效运维管理。(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
2.狠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狠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中推广秸秆还田、商品有机肥施用、沼液还田等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着力提高测土配方施肥和统防统治技术到位率,切实降低化肥和农药对水环境的影响。持续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美丽生态牧场及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渠建设。到2023年,重点断面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各镇街)
3.狠抓其他污染源防治。实施“六小行业”专项整治行动,2021年底断面所在河道周边涉水小行业污水排查整治率达100%。开展建筑工地专项整治,实现标准化施工,工地泥浆场内处置、运输和消纳规范到位,杜绝建筑泥浆和生活区污水偷排漏排现象发生。(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各镇街)
(三)开展河岸环境监管和保护能力提升攻坚
1.强化入河排污(水)口整治。围绕“查、测、溯、治”,倒查每个排污(水)口汇入的主要污染源,对偷设、私设的排污口、暗管一律依法拆除;实施入河排污(水)口信息化管理,坚持立行立改和长期整改相结合,开展入河排污(水)口综合整治和“回头看”工作,加强排污(水)口规范化建设和达标排放,确保入河排污“看得见、可测量、有监控”。(责任单位:区温瑞塘河工程建设中心、区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
2.强化水环境监控预警。按照《关于建立健全温州市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和处置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开展河长制提档升级,不断完善重点断面水质主要污染物监测指标和在线质控系统,探索建立“河长+专家+部门+民间力量”监管体系,以“技防+物防+人防”全力提升水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处置能力。建立健水环境形势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加密重点水质指标监测频次和监测范围,加强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应用和预警,畅通信息沟通和反馈响应渠道。(责任单位:区治水办)
3.强化应急处置。制定实施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流域、区域联防联控应急机制,注重采取应急污水处理设施等临时截排整治措施解决当前突出水质污染问题,提升突发水污染状况应急处置能力,防止管网破裂、污水满溢、倒灌河道等现象发生。针对断面水质数据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做好原因分析和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实行在线监控、追踪溯源、立即整改的快速反应闭环管控。(责任单位:区治水办、区温瑞塘河工程建设中心、区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
4.强化执法监管。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强化沿岸涉水污染源环境监管,摸排潜在风险源,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持续保持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强化排水许可监管,提高排水许可证发放率和违规排水的查处率。(责任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四)开展河道生态保护和修复能力提升攻坚
1.巩固河道综合治理成效。完善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强化治水巡查暗访,开展“河边三化”,加大水域保护力度,实现河湖“四乱”新问题动态清零。持续开展断面所在水体及支流生态清淤,建立清淤轮疏长效机制。深度推进幸福河湖(美丽河湖)建设,持续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分年度完成省、市、区级美丽河湖建设任务。(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各镇街)
2.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围绕重点断面和河道谋划启动一批生态缓冲带建设和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开展沿岸绿化、生态化建设,因地制宜采用曝气增氧、生态护岸、生态补水等工程,探索运用生态拦截沟、生态围堰、水下森林等措施,对断面水质有影响的支流和干流河段同步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建设健康畅达的水生态环境。(责任单位:区温瑞塘河工程建设中心、区水利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
(五)开展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能力提升攻坚
以梧田、白象断面水质提升为目标,以断面主要汇水区域涉及的梧田、南白象、茶山、丽岙、仙岩等5个街道为重点,打造南塘-仙岩片区系统治理“重点片”按照统一管理和分区管控、协同推进和分工协助的原则,谋划年度重点项目,强化治水措施的关联性、耦合性,构建区域间互济互补格局,不断巩固治水成果、突破治水瓶颈。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职能部门和属地镇街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确定负责人,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对照方案中的水质目标,把工作任务具体化、项目化、阶段化,明确问题表、任务表、项目表、责任表、时间表,及时主动协调遇到的问题。区治水办在治水工作中切实履行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等职能,合力推进提升整治各项工作。
(二)推进协同共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完善定期会商、联合督查、应急联保等机制,形成治理合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鼓励对河长制巡查、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处置等工作引入专业第三方运营,推进治水方式升级。强化全民、企业责任意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加强对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的总结推广,鼓励治水先行先试,树立治水先进典型。
(三)严格督导考核。发挥团队力量,深入开展治水综合督导,构建问题发现、督查督办、整改落实、成效评估的闭环管理模式,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完善治水考核指标体系,优化考核办法,强化重点项目进度和工作情况定期调度、排名通报、预警提醒、挂牌销号等管理制度执行,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四)夯实治水保障。加强资金保障,落实专项治水资金,加大对重点任务、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保障,采用科技手段精准溯源,提高问题发现能力,应用推广治水关键技术,努力提升科学治水、精准治水能力。
附件3:2021年梧田、白象站位提升暨重点片区治理任务清单.docx